党建春风助刺梨产业腾飞 ——贵州天刺力公司以党建促发展侧记
党建春风助刺梨产业腾飞
——贵州天刺力公司以党建促发展侧记
毛启林 六盘水日报记者 宋迪
在六盘水盘县,陈林和他的贵州天刺力公司,家喻户晓。
一名2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凭着一腔热血和不灭的信念,开创了蜚声省内外的贵州天刺力公司和“天刺力”系列健康食品,成为当地刺梨产业的“龙头”企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的重要项目、“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
用企业家的眼光做产品做营销,用共产党员的思维强管理强制度。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贵州天刺力公司因地制宜,采取“公司+产业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与63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覆盖7万户农户、15.2万亩生产基地,带动设立11个产业党支部、3969名党员,9.3万人转为“股民”,刺梨产业为偏远山区群众摆脱贫困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三变”助企业摆脱困境
早年曾在农业部门工作,眼见农村的贫困,陈林常常夜不能寐。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道路?陈林走遍山乡,探访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路子。渐渐地,刺梨这个不起眼的小果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营养价值高、号称“维C之王”,适合贵州山区栽种、管护难度较低。
在走访农业专家、与业内人士反复商议后,陈林最终把发展的方向定在了刺梨上。经过前期技术研发、团队建设、资金筹措,时机逐渐成熟。2013年,贵州天刺力公司正式成立,由此开启了盘县刺梨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企业初起步,处处都是困难。尤其在刺梨原材料的来源上,陈林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刚开始,公司直接与农户、大户对接,管理、养护、质量把关都跟不上,种植不规范、产量低、质量指标不达标……每一项都让企业损失惨重。痛定思痛,陈林开始反思,自己就是党员,为什么不依靠最具先进性的党组织?
思路转变后,天刺力公司开始改换合作方式,直接与村党组织合作,大力组建产业党支部,以支部推动基地建设,让村集体、村民以股民身份参加合作,保证了原料供应,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赢”发展。
“公司+产业支部+基地+农户”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贵州天刺力公司逐步走出一条较成熟的“公司+产业支部+基地+农户”新模式,并在实践中散发出旺盛的活力。
在新模式下,天刺力公司与63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合作关系,网络覆盖7万户农户、15.2万亩生产基地,带动设立11个产业党支部、3969名党员,9.3万人转为股民,1.26万户贫困户、720名贫困党员走上致富道路。
通过合作,通过从“农民”到“股民”的转变,天刺力公司与产业支部、基地、农民结成了严密而灵活的生产、利益分配机制。
有了产业党支部的参与,农民在党员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释放出极大的生产、创业热情。因为是“股民”,既是获益者、又是生产者,企业发展得好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
公司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地创建中,利用自身技术、市场优势,提前为农户集中购买果苗、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并购置了部分农业机械为农户提供方便;基地农户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不按规程生产出的产品,不予收购;对于合格的产品,公司在随行就市的基础上以上浮1/10的价格无条件收购;即便果农进行高价异地销售,公司也不视为违反合同,不追究果农的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收益。
“公司+产业支部+基地+农户”新模式,环环相扣,让每一方都有了充分的利益驱动,刺梨产业由此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盘县种植刺梨15.2万亩,共带动11万户29.5万群众增收致富。
党建开辟新天地
通过党建,企业获得了发展,天刺力公司初尝“甜头”。
面对刺梨产业的良好发展形势,陈林决心对公司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以产业党支部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致富增收。
强化组织引导。对有产业党支部或群众自身有组建要求的,天刺力公司积极进行引导,制定帮扶、发展计划,通过各种帮带形式,引导产业党支部、党员领办致富项目,为产业党支部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项目带动。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产业方向,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党支部,使党支部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做大做强刺梨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实现支部完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强化人才引领。通过走访调研,根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力、群众号召力及帮带能力的大小,选出党员“能人”作为产业党支部的带头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刺梨产业配备优质“发动机”。
截至目前,贵州天刺力公司有员工84人,其中党员9人,正准备设立党支部1个;带动设立11个产业党支部、3969名党员;带动贫困党员720人;带动专业合作社63个,涵盖189个行政村24.15万人。
小刺梨飞出“山沟沟”
现在,小小刺梨已经走出大山,“天刺力”系列健康食品除了在贵州、云南热销之外,还销往广东等地,并在西南、华南部分城市成功建立起销售网络。
为了助推刺梨产业发展,当地党委、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4年,9月1日,盘县召开刺梨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以沪昆高速和水盘高速沿线及英柏线、英大线接212省道大山至刘官段为骨架,以红果城区为节点,形成“八条线一城区”刺梨产业布局。
市委常委、盘县县委书记付国祥强调,要做强做大刺梨产业,同时兼顾生态、旅游、经济、社会价值,力争“把产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
事实上,发展刺梨产业,通过成规模种植刺梨,既治理荒山石漠化,缔造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又为处于刺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贵州天刺力公司的研发、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兼顾,是一举多得的“好买卖”。
2015年1月13日,贵州省政府颁发《贵州省推进刺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对刺梨产业进行全面布局,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任务和工作进度安排。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刺梨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农工商贸一体化”的刺梨产业发展链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贵州天刺力公司在这场全省刺梨产业的多方“角逐”中,正崭露头角、蓄势待飞。
自成立以来,贵州天刺力公司已累计实现产值3000万元。其中,2014年加工刺梨18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加工刺梨鲜果15万吨、生产刺梨系列产品5.2万吨,产值达12亿元、税收达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