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火眼金睛”--盘江矿机公司安全生产小记
裴红书正在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黄河龙 本报记者 宋迪
“所有人,先把自己的设备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了,再上岗操作!”唐洪彬的嗓子有些干涩,每天早上的例会,他都要把安全规程反复强调了,才开始安排一天的工作。
唐洪彬是盘江矿机公司结构件车间四班班长,38岁的他,进公司已经21年,算得上是“老资格”了。他是班长,也是党员,因此对于安全生产,从来不敢有丝毫松懈。
尤其这两年,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有制度,还有考核,厚厚一摞安全考核办法,五章四十八条,都和责任、奖惩挂钩,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愈发重了。
年初,唐洪彬和往年一样,与车间主任签了安全目标责任书。“白纸黑字,一旦出了问题,第一个就要拿我这个班长‘开刀’。”他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虽然压力不小,但唐洪彬心里还是有底的,车间哪里容易出安全隐患,哪里需要特别留意,他心里八九不离十。
“更何况,车间除了我,还有其他‘火眼金睛’帮忙盯着呢。”唐洪彬说。
唐洪彬说的,是在盘江矿机公司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机制下,每个车间都要配备专职的安全质量检查员,以及兼职的群监员、青安岗员,虽然称呼有所不同,但职责都是抓安全监督。
能承担安全监督重任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或是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
樊亚雄就是群监员之一,今年52岁的他,已经有34年工龄了。
别看樊亚雄平时笑容可掬,可要是遇到安全上的问题,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其他事情可以商量,安全上的事,没得商量。”他说。
2016年8月,车间里像往常一样忙碌。樊亚雄从一辆正准备将机械设备起吊的吊车旁经过,因为操作人员是新手,他便下意识地多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吊构件的夹具没有夹到位,一旦起吊,设备很有可能滑落。
“谁在操作吊车,赶快停下!”樊亚雄大吼一声,吊车停了下来,一场潜在的安全事故消弭于无形。
这不是樊亚雄第一次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了,这些年来,他向公司安全部门上报的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我年级大点,经验肯定多些。在安全生产上,为这些年青人带一程路、搭一把手,是我的义务。”他说。
今年28岁的裴红书则是青安岗员之一。进厂后,他一直是车间的技术骨干。2016年8月,车间领导找到他,询问他能否兼职青安岗员时,他欣然答应了。
“这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机会。”裴红书告诉记者,担任青安岗员后,一有空,他就会向身边的老工人了解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自己工作时,也更加用心琢磨,比如哪个环节还有改进的余地,什么样的操作能够提升安全生产系数等。
2016年9月,裴红书在操作压力机时,发现压力机密封圈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了漏油现象。虽然量不大,可随时绷着一根“安全弦”的他,一下就发现了问题。他赶紧找来棉纱处理漏油,以免有人路过滑倒,同时对压力机进行调试,防止出现其他安全隐患。
平时和车间的年青人在一起,裴红书会有意识地宣传一些安全生产知识,或是指出他们在安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毕竟都是同龄人,我说的话,他们更容易接受。”他说。
樊亚雄、唐洪彬、裴红书……像这样“老中青”的组合,构成了盘江矿机公司基层最可靠的安全生产“防火墙”。
据悉,近年来,盘江矿机公司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形成了从高层到一线,环环相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连续五年,盘江矿机公司未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