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开发区历史沿革

时间:2019年08月12日 14:16 来源:开发区组宣部 阅读:2965 评论:(0) 收藏本文

第一节    建区背景

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建立于1992年7月,位于盘县红果镇。开发区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0.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面积11.5平方公里。

1995年9月,红果经济开发区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主要负责红果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1999年4月20日,盘县党政机关从原县城城关镇迁至红果,红果开始成为盘县新县城,成为盘县政治中心,并逐步成为盘县的经济、文化中心。

2010年10月26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作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抉择,同年12月,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主战略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新的“突围之路”。

2011年市委市政府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优化工业和城市发展布局,实现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和城市拓展,决定红果经济开发区异地调区建设两河新区。同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发《关于建设两河新区的决定》(市发〔2011〕9号文件),对开发区的范围、定位、目标、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明确。两河新区包括两河乡全部;红果镇的旧铺村、沙坡村、花家庄村等行政村全部;刘官镇大山丫村及西冲镇沙沟村地处三合水泥厂的部分(其村建制不并入两河新区,且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总面积约126.36平方公里。

2011年9月28日,省人民政府作出对红果经济开发区调整区位的批复,同意将原批准的红果经济开发区调整至盘县红果镇、两河乡结合部,调整后的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仍为15.75公顷。四至范围:东至沪昆高速铁路盘县站;南至红果镇沙坡片区;西至花家庄;北至两河头。

第二节  区域界定和区位优势

一、区域界定

1992—2011年,依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关于建立六盘水市红果、平寨经济开发区的报告》(黔府办函〔1992〕166 号文件),红果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范围以红果火车站为中心,北抵沙坡,南至海子头,东抵小冲,西至平川,西南至五线桥,东南至西铺河以西,西北至竹箐河,东北至毡帽洼抵西(冲)红(果)公路与320国道接口处。

2011—2014年,依贵州省人民政府发《省人民政府关于红果经济开发区调整区位的批复》(黔府办函〔2011〕361 号文件),开发区调整至盘县红果镇、两河乡结合部,调整后的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5.75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沪昆高速铁路盘县站;南至红果镇沙坡片区;西至花家庄;北至两河头。

依中共六盘水市委发《中共六盘水市委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两河新区的决定》(市发〔2011〕9号文件),两河新区规划面积约126.36平方公里,包括两河乡全部;红果镇的旧铺村、沙坡村、花家庄村等行政村全部;刘官镇大山丫村及西冲镇沙沟村地处三合水泥厂的部分(其村建制不并入两河新区,且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

    二、区位优势

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位于贵州西部,全国百强县——贵州盘县境内,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沿沪昆高速、毕水兴高速、沪昆高铁布局,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新区东距贵阳290公里、西距昆明250公里、南距南宁500公里,是南贵昆经济区的核心区,四周与六盘水市、兴义市、安顺市和云南曲靖市毗邻。随着南贵昆区域一体化的提速,两河新区将直接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桥头堡战略等多区域合作叠加、融合的发展机遇,为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助力。与珠三角、长三角、东南亚、东盟等形成经济大市场,与成渝、攀西经济圈形成商家热衷的金山角地带。由于受多重经济区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获得率先发展的机会,使之成为西部山地产业新城跨越发展的新典范

第三节  自然环境

    开发区(两河新区)126.3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耕地4183.13公顷,其中水田772.77公顷,旱地3410.36公顷。园地48.59公顷,林地3504.7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草地1758.08公顷,天然牧草地442.14公顷,其他土地1247.28公顷,其中田坎416.11公顷,裸地831.17公顷。全区最低海拔1590米,最高海拔2185米;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日照时数1593小时,雨热基本同季;无霜期252天;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明显。已建成鄢官水库、旧铺水库,鄢官水库库容达318万立方米。

第四节  环境保护

红果经济开发区在规划、建设中,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发展新兴产业,强化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的有机统一。自园区建设初期,就已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在园区项目引进方面,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优先引进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坚持不引进的原则,为打造国家级循环化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  园区工业用地中,将厂区绿化、生态环境恢复作为考量企业的硬性

要求,在企业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意见中明确要求企业必须足额投入环保设施经费,加强厂区范围绿化、保持生态;同时,完善园区给排水管网建设;坚持生态治理,将扶贫生态移民与园区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国家级循环化改造园区。要求入驻企业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标准配套环保设施,确保规划项目建设区域与环境安全和谐统一,优化园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对园区污水、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进行循环化利用,在大力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


联系地址: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联系电话:0858-3225001 3465368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54号 黔ICP备19012428号-1 版权所有©2011-2024 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