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经济开发区: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
走进盘州罗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宾森公司”)生产车间,和以前些日子的“冷清”感觉大不一样——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有的在切线,有的在上柜布线,有的忙于组盘、调试机械设备,大家分工协作,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
这样的景像,是红果经济开发区众多复产企业的一个缩影。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如今的红果经济开发区,“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已经成为上下一致共识。开发区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复产企业“火力全开”释放产能,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截至目前,红果经济开发区已有盘州罗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恒创鞋业有限公司、贵州誉创机械有限公司等65家企业复产。其中,规上企业37家,规上企业复产率达100%。
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是“红线”。“防疫这一块,我们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制定紧急预案,严格落实每一道程序,每天在工作、办公、生产区域进行三次消杀,定时发放口罩、测量体温,早、中、晚餐实行错峰用餐。”罗宾森公司工作人员林荣飞说。
罗宾森公司2月15日开始复工复产,现有生产工人40余人、管理人员20人、研发团队30人。今年计划组装1000台充电桩,产值将达7000万元,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和红果。目前,公司已接到订单20余个。

“市场很大,关键是看如何干。据我了解,新能源充电桩生产除了在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发展得比较好之外,省内贵阳、安顺也有,在西南地区市场很广阔。”生产部负责人谭化凯对企业复产后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在开发区另一隅的贵州恒创鞋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专心致志地操作着机器。
贵州恒创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创鞋业”)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家与央企有着紧密合作的私营企业,也是当地的爱心企业和诚信企业,主要产品为解放胶鞋、防滑胶鞋以及各类劳动防护鞋,公司年产680万双胶鞋,产值8000万元。
2月19日复工后,恒创鞋业每天的产量达到20000双。按照原定年产680万双的计划安排,企业正鼓足干劲加紧生产。
车间工人何龙艳是这里的老员工了,这是她在厂里做工的第6个年头,生产线上的120多道工序,她都能娴熟操作。对眼下的这份工作,她很满意:“在这里,各方面都挺好的。我就住在附近,不但能赚钱,还可以顾家。工资高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挣4000多。”
像何龙艳一样的工人,在恒创鞋业有270余人,大多是女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入驻园区,让周边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目前,红果经济开发区正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困难,精准做好跟踪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兑现,帮助企业尽快释放产能,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黄河龙 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