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寻访“三线”印迹 | 盘江矿机:从“三线熔炉”到“矿机之星”

时间:2024年06月27日 16:07 来源:微凉都 阅读:1257 评论:(0) 收藏本文

在盘州市的两河新区,一片规划齐整、平坦宽阔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恢宏铺开。

占地573亩、厂房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涵括5个高效运作的生产车间与一个先进的矿井模拟实操基地,共同编织出一幅令人震撼的现代工业图景。

这里,就是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江矿机”)的所在地。

图片

盘江矿机办公大楼。

自1967年建成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盘江矿机从盘江总机厂起步,逐步成长为一家集设备租赁、检修、加工制造、技术服务、配件供应、检测检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煤矿设备生产服务型企业,成为西南地区装备实力雄厚的矿山设备中心。

图片

盘江矿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盘江总机厂的故事,发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支由27名干部组成的先遣小分队,怀揣着满腔热血,踏上了这片尚未被工业化触及的蛮荒土地。

他们的目标明确而艰巨——在这片蓝天与大青山包谷林相连的土地上,筹建一座总机厂,开启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总机厂的筹建之路并非坦途。秉承着进山、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干沟桥被选为厂址,年轮记录下它的发展轨迹——

1967年盘江总机厂开始筹建;

1970年破土动工;

1976年主要设备安装完毕,初具生产条件;

1977年开始试生产并更名为盘江机电修配厂;

1979年正式投产。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盘江总机厂建厂初期。

颜廷喜,就是盘江总机厂首批108名新工人之一。1967年9月,16岁的他,从六枝工矿集团来到盘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直至干到光荣退休。在他的记忆中,当时的总机厂,仅有两幢油毛毡覆盖的简易房屋和3顶帐篷,连同一个食堂和小锅炉,构成了全部的“家当”。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盘江总机厂建厂初期。

条件之艰苦,超乎想象,但这并未阻挡建设者们的脚步。他们用帐篷搭建临时住所,用歌声鼓舞士气,共同构建起8顶帐篷,其中7顶围绕着一个可以容纳25人的帐篷,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平等与关怀。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盘江总机厂建厂初期。

生产生活条件的艰苦,并未动摇建设者们的意志。他们吃着简单的包谷稀饭和偶尔的红米饭,搭配着仅加了少许油盐的老南瓜汤,却依旧充满斗志。

在煤炭部六十九工程处工程人员的协助下,厂房终于落成。然而,物资的匮乏迫使他们采取非常规手段:自行安装行车,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30多台行车从红果火车站运抵总机厂,展现出惊人的集体智慧和勇气。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92年,盘江矿务局机电公司成立。2004年,机电公司取得了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14375元的辉煌成就,创下建厂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成就,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一代代建设者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2000年初的机电公司。

时光荏苒,2012年,随着“退城进园”重要战略正式实施,盘江矿机公司由干沟桥迁入两河工业园区,迎来跨越式升级发展新机遇。

这一转变,虽然让许多老职工泪别旧日时光,但也预示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图片

鸟瞰盘江矿机。

宽阔的新厂区,宛如一条巨型“大鲸”,屹立于绿树环绕之中,象征着企业规模与实力的跃升。新厂房的高大明亮、设备的先进高效,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无比自豪。

走进矿机公司的5个生产车间,它们肩负着各自的使命——

机加工车间是钢铁部件的涅槃之地,这里主要负责产品制造、配件加工、非标件制作及热处理工作,产出的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40T桥式转载机等设备,还拥有一条锚固剂自动生产线,每年可生产树脂锚固剂500余万支。

图片

车间生产场景。

电气车间则是电机运转的心脏,每年可检修各类电机、通风机、变电站等数百台设备,确保矿山心脏的正常跳动。

图片

车间生产场景。

结构件车间、机修车间与矿修车间,分别专注于结构件生产、液压支架检修与采掘设备维修,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匠人精神。

图片

车间生产场景。

车间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心工作、热情服务”的标语格外醒目。短短十六字,不仅仅是服务工作理念的口号,更是具备全方位技术服务保障能力的誓言。

针对矿山行业特点,公司专门成立了由100余人组成,对用户实行24小时“保姆式”服务的矿井技术服务队,以及被誉为“矿山120”的煤矿采掘设备急救中心。无论是设备的定期维护还是紧急抢修,矿井技术服务队与煤矿采掘设备急救中心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确保矿山运营无忧。

而今,面对“富矿精开”的战略要求,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先后成功研发了打钻防喷孔装置、负压自动放水器、液压超前支护、620(764)型刮板转载机、皮带清扫器、智能乳化泵、选煤用筛板、深孔钻车等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共取得各类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31项),扬帆远航,向“新”而行。



新产品的研发和发明专利。

同时,通过搭建各类成长平台,如专题培训班、“职工技术比武”、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培育出彭天文、常春柱、于福江等一批高技能人才。其中“彭天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常春柱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司的矿井模拟实操基地更是人才的摇篮,年培训能力超过5000人,助力煤矿作业人员快速掌握岗位技能。盘江矿机相继荣获“贵州省服务业名牌企业”“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装备技术服务基地”贵州省“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盘江矿机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提出“立足盘江求生存、跳出盘江搞创新、面向全国谋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托装备、技术、人才、服务和品牌优势,深耕盘江煤矿市场,同时积极拓展全国市场,实现装备制造与矿井服务的双轮驱动。

图片

瞰盘江矿机。

如今,盘江矿机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张,不仅在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地扎根,更将触角延伸至云南曲靖、富源等省外区域,累计服务矿井达104对,服务产能超过2300万吨。

从“三线”建设的艰辛创业,到如今的蓬勃发展,盘江矿机的前世今生,就是一曲艰苦创业与勇于创新的赞歌。在新的征程上,盘江矿机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三线”精神感召下,为六盘水的工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微凉都
终审|桂国碧
编审|王   珑    屠   剑
编辑|严维丽    瞿玉明

联系地址: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联系电话:0858-3225001 3465368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54号 黔ICP备19012428号-1 版权所有©2011-2024 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